医病救人求术道,科研治学觅舟楫——记2016年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_学术动态_浙江维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动态

医病救人求术道,科研治学觅舟楫——记2016年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

 

编者按:2016年9月24-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功举行了“2016年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同期举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控烟与肺癌防治研讨会、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学术年会暨首届中意肺癌防治管理论坛”。“第十一届亚太控烟大会”也同期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是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主办,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和肿瘤学系协办,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和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支持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会议由支修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了来自海峡两岸肺癌防治领域和胸外科领域的学者们,同时也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专家学者,共同出席这场金秋时节的学术盛宴。

AME很荣幸出席并为大会提供学术支持,此外,还邀请到支修益教授为我们解读大会亮点,希望联合临床专家、公共卫生专家、胸外科、胸内科、肿瘤科、呼吸科等领域的的专家学者携手打造一个MDT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平台,让病人获得最佳的诊疗,详见视频。来自海峡两岸以及中国大陆南北的专家学者们就控烟和肺癌防治这话题,还有肺癌诊疗的新技术新进展、学术、规范、公共健康、社会影响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独到的看法。

 


 

Part 1 海峡两岸控烟恰逢其会

 

感动有趣的开场:会议开始之前,会场播放了两岸控烟与肺癌防治研讨会前两届的视频,照片影集将众人拉回到往届的场景,连续第三次参加会议的台湾财团法人董氏基金会执行长姚思远教授随后也颇有感慨地致辞,幽默地说到,幸好这次自己戴了不一样的领带,要不然今年的照片还会被误以为是去年的呢。

 

第三届海峡两岸控烟与肺癌防治研讨会开幕会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副主席、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长支修益教授发表致辞,热烈欢迎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出席本次大会。

 

第三届海峡两岸控烟与肺癌防治研讨会开幕会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玉莲女士、台湾癌症基金会副董事长彭汪嘉康院士、台湾财团法人董氏基金会执行长姚思远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王斌女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孙燕院士(未能出席,录了视频致辞)、WHO无烟草行动技术官员Kelvin Khow Chuan Heng等为大会致辞,共同表达了对控烟和肺癌防治的决心和新展望。

图2 赵平教授(A)、高玉莲教授(B)、彭汪嘉康院士(C)、姚思远教授(D)、王斌女士(E)、孙燕院士(G)、Kelvin Khow Chuan Heng(F)先后致辞

会间,国家癌症中心的陈万青教授从年龄、性别、区域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了中国大陆肺癌的流行趋势。从大数据来看,肺癌死亡已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且发病趋老龄化。

 

台湾学者温启邦教授利用台湾的数据跟大家探讨了当今肺癌与烟害防治的三大迷思。一、台湾控烟已经做得很好,但仍然无法解决日益增加的肺癌;二、台湾肺癌多数不是由吸烟引起的,所以控烟无法解决肺癌;三、多数女性患肺癌是与基因遗传有关。

 

随着肺癌死亡率的飙升,其早期筛查行动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就此张树才教授表示,通过全国六家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不同于传统的低剂量螺旋CT的技术要求高、费用高、射线量大等特点,循环肿瘤自身抗体有明显信号放大作用,在肿瘤早期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是目前适合我国特点的肺癌早筛模式。

图3 陈万青教授(A)、温启邦教授(B)、张树才教授(C)

张真发教授跟大家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在早期、局部晚期、晚期等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继而,虞永峰教授解读了新版肺癌TNM分期,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例如很多数据分析并非专门研究TNM分期而设计的;亚洲地区贡献了大部分的数据库等。

 

彭汪嘉康院士针对台湾的肺癌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出,2000年后台湾男性肺癌发生率有较缓慢增长趋势(10年增加9.6%),女性相对增加较多(10年增加22.7%)。期间彭汪嘉康院士发现接受治疗的肺癌病患者的比例和五年存活率均有了明显的上升,并预测获益于烟害防治行动,肺癌发生率会在5至50年后下降。

图4 张真发教授(A)、虞永峰教授(B)、彭汪嘉康院士(C)

 

王宝华教授、谷仲平教授、王宁教授就控烟与肺癌防治这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图5 从左到右为王宁副教授、谷仲平教授、王宝华教授

支修益教授用生动幽默地形式为大家介绍了肺癌的起因,简单概括为“三大污染、五个气”。“三大污染”分别是室外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和体内污染;五个“气”分别指雾霾与PM2.5、烟草烟雾气、厨房油烟气、房屋装修装饰材料VOC和“癌症性格”、生闷气等。

 

来自台湾的赖志冠教授指出,近年台湾成年男性吸烟率下降,而女性比列则上升,并提出仍需大幅度提高烟草价格来达到降低吸烟率的效果。同时林清丽教授则为大家展示了台湾通过戒烟比赛而创造出来的社会效应和戒烟成效。邹小农教授则着重分析了吸烟与女性肺癌之间的关系。外科治疗方面,何建行教授图文并茂地用事实说明了早期肺癌外科切除术,康复比感冒快。

图6 支修益教授(A)、赖志冠教授(B)、邹小农教授(C)、杨杰教授(D)、林清丽教授(E)、何建行教授(F)

Part 2 全国南北诊癌名家荟萃

 

次日,大会主席支修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主任许绍发教授、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刘德若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长利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周清华教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高树庚教授,以及来自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的Prof. Diego Gonzalezrivas、西班牙巴塞罗那外科医院的Prof. Rafael Molina和意大利罗马医院胸外科主任Prof. Pierfillipo Crucitti共同为大会致辞,表达了对首次中意肺癌防治交流的美好祝愿。

图7 支修益教授(A)、许绍发教授(B)、刘德若教授(C)、王长利教授(D)、周清华教授(E)、姜格宁教授(F)

图8 赵国光教授(A)、高树庚教授(B)、Prof. Diego Gonzalezrivas(C)、Prof. Pierfillipo Crucitti(D)、Prof. Rafael Molina(E)

2016年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主要分成5个篇章—早诊篇、精准篇、外科篇、内科篇和规范篇,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这对于传播传送肺癌防控新理念、推广和普及肺癌诊疗新技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德若教授致辞时特别赞叹肺癌学习班从区域性到全国性甚至走向世界的成长和发展。

 

早诊篇:

 

治好肺癌的重要环节是要早期诊断: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才能收到好的疗效。吴宁教授指出LDCT是目前早期发现肺癌,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鉴于其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射线量较大,追踪随访较为困难等,难以在国内开展。总的来说,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来发现具有中国 色的早期诊断。

 

来自意大利的Prof. Pierfillipo Crucitti 和西班牙的专家Prof. Rafael Molina也分别以低剂量螺旋CT和肺癌标志物为话题做了演讲,为中国医生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上提供了巨大的借鉴作用和思考空间。姜格宁教授通过典型的病例,从手术可行性、手术方法选择、时间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多原发肺癌的诊疗策略。

图9 吴宁教授(A)、Prof. Rafael Molina(B)、Prof. Pierfillipo Crucitti(C)、姜格宁教授(D)

精准篇:

 

微创手术在胸外科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场革命。最大限度地减少胸部手术创伤的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理念诞生于20多年前。之后,这项技术不断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经典的“棒球场”三孔胸腔镜模式逐渐改进适合手术操作的需要,然后逐渐发展为“下一代”的胸腔镜手术,包括针孔胸腔镜和两孔胸腔镜手术。近年来,技术、经验的丰富和累积顺理成章地将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推到了胸外科界的风口浪尖。(引用自微创胸外科手术的进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应用启示(上)by D. L. Sihoe Alan )来自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的Prof. Diego Gonzalezrivas为大家展示了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技术发展的规律已经向胸外科医生预示了学习、掌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重要性,医生们应该充分认识它的优势和开发它的技术潜能。紧接着,何建行教授充分结合实践,从”深化、规范、简化”等方面讲述了如何扩展和规范现代微创肺癌外科实践,并颇为自豪地通过录像展现了“早期肺癌外科切除术并发症更少,康复比感冒快”。

 

自从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一说后,立即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并指出精准医学关注的重大问题是:阐释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标志物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药物、分子分型分子分期、多学科交叉等等,具有无限前景。来自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的杨跃教授表明NGS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多基因检测是一种趋势,并从原理、优势和基因检测阐述了对肺癌精准医疗的临床意义。

 

最后,刘云鹏教授给大家展示了晚期野生或未知非鳞NSCLC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是化疗,持续治疗是最佳的一线治疗模式,并指出,高效、低毒的药物强强联合持续治疗才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外科篇:

 

来自香港大学玛丽医学胸心外科的Prof. Alan Sihoe以中西方的VATS培训为例,讲述了亚洲地区具备”Volume、Resource、Well trained staff“等优势,但却由于国际交流参与度低,导致技术一直难以推向全世界。因此,他建议今后要充分利用亚洲的数据资源和优秀人才,通过不同中心的专长发展组合式培训,从而建立起泛亚乃至对外的统筹交流互动。

 

随后,陈海泉教授指出了,肺癌微创手术最终目的是要让患者活得更长、生活质量更好,而不是盲目追求伤口的最小化,并提出免疫治疗将会成为热点。

 

罗清泉教授给大家对比了传统开放手术、普通腔镜手术和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等三种手术选择,并根据实践提出机器人辅助手术速度更快、操作更灵活,能在一定程度减少对人体的损伤。

 

刘伦旭教授就BR19研究和RAdiant研究设计分析了不同分期NSCLS辅助化疗的获益情况,展示了NSCLC术后辅助治疗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和新进展。

张兰军教授讲述在如何把磁导航技术和染色定位结合,从而更精准地找到病灶,充分体现了精准医学的理念。

图11 Prof. Alan Sihoe(A)、陈海泉教授(B)、罗清泉教授(C)、刘伦旭教授(D)、张兰军教授(E)

内科篇:

 

刘晓晴教授明确指出,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即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考虑到患者个体的情况,化疗仍是基石,但需不断优化治疗方式。焦顺昌教授则提出了非小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并指出临床治疗中的困惑,激发了大家对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本篇最后有任军教授展示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为免疫治疗今后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思路。刘巍教授则以独到的眼光提出,应重视肺癌患者的身心并重的整体治疗,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概括为“right time, right drug, right patient”。

图12 刘晓晴教授(A)、焦顺昌教授(B)、刘巍教授(C)

规范篇: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解析中国行项目在将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选取大的医疗中心、癌症中心或肺癌中心作为项目首批规范解析推广和继续教育基地,以逐步推进、全面辐射的形式保证全国范围内肺癌诊疗规范化的进程,对一线医院、二线医院、社区医院等各级诊疗机构实现分级管理,执行更加切合实际的临床规范化诊疗。建立统一的肺癌诊疗规范解析推广课件和规范化的管理渠道,为肺癌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次会议上,卢仁泉教授、刘雨桃教授、杨帆教授、朱翔教授分别从肿瘤标志物、内科、外科、病理学等方面对《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使参会专家对诊疗规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卓明磊教授解读了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用药,使病人能最大程度获益。

图13 卢仁泉教授(A)、刘雨桃教授(B)、杨帆教授(C)、朱翔教授(D)、卓明磊教授(E)

看完精彩丰富的学术报告、展示和讨论,大家不可不了解本次大会其他的硕硕成果。本次大会宣布成立中国肺癌云学院,还召开了“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2016年工作会议”和“《肺部小结节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专家讨论会”,该专家共识的英文版拟发表在AME旗下的SCI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图14 中国癌云学院成立 

AME不仅仅为学术大会提供支持,也为医生学者提供学术平台。医生往往同时也是学者、科学家,不仅仅在工作中寻求医病救人的新方法、新技术,也忙于科研和学术工作,把自己的方法和研究跟世界的医学同道交流学习,也会有治学济世的大情怀。但是常常有医生感慨学术不易,“欲济无舟楫”。AME长期跟国内外医生学者交流合作,致力于让学术更简单(Academy Made Easy),一文一书,皆可化作舟楫,助您度学术之海。譬如,这本《肺癌》,中英文版以及中文电子版皆已发行。

 

 

AME不仅仅为学术大会提供支持,也为医生学者提供学术平台。医生往往同时也是学者、科学家,不仅仅在工作中寻求医病救人的新方法、新技术,也忙于科研和学术工作,把自己的方法和研究跟世界的医学同道交流学习,也会有治学济世的大情怀。但是常常有医生感慨学术不易,“欲济无舟楫”。AME长期跟国内外医生学者交流合作,致力于让学术更简单(Academy Made Easy),一文一书,皆可化作舟楫,助您度学术之海。譬如,这本《肺癌》,中英文版以及中文电子版皆已发行。

本次大会至此圆满结束,期待明年相聚。最后温馨提示各位连续参会、西装革履的男士,记得姚思远教授的话,明年或许换一条领带会更好哦。

转自:冯雁萍 AME科研时间